我国在对应新冠疫情时采取的主要财政政策有哪些?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患者个人无需提出补助申请,在就诊或出院结算费用时,医疗机构将自动扣除需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财政承担的部分。
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中期和短期的借贷便利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保证经济稳定运行。降低中小企业信贷成本,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财政政策:依靠定向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对部分“开工难”的中小企业进行税收减免。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
疫情下的政策预期
疫情下政策预期的核心在于,需通过更积极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并提振市场信心。具体分析如下:当前政策工具的局限性货币政策空间充足但效果受限:目前准备金率和利率仍有较大下调空间,且货币政策工具储备充足,但单纯依赖货币宽松难以彻底扭转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预期。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和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放松,全球经济将逐渐复苏。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存在差异,全球经济将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一些国家将实现快速复苏,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面临长期的经济低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 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加大金融纾困政策落实力度: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信贷资源倾斜,确保这些地区和行业能够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特别是要避免盲目限贷、抽贷、断贷,确保企业能够维持正常运营。
2020年财政政策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应对经济滞缓的压力,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实施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旨在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消费。
中国2020年的财政收入为182895亿元。以下是关于2020年中国财政收入的一些关键点分析:总体情况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的公共预算收入与之前相比下降了9%,达到了182895亿元。
一是积极落实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政策。对 2020 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的基础上,按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中央省财政给予贴息支持,贴息期限不超过 1 年,使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6%以下。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告诉记者,从刘昆的文章中可以看出,2020年财政目标还是保民生和守底线,就算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应对经济下行也是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其次,应对疫情和稳定经济发展相互交织,让财政政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而且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当前一个时期内,是扩大内需。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实民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ahuxue.com/aweqf/202510-1016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实民号的签约作者“admin”!
本文概览:我国在对应新冠疫情时采取的主要财政政策有哪些?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患者个人无需提出补助申请,在就诊或出院结算费用时,医疗机构将自动扣除需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
文章不错《疫情期间的财政政策/疫情期间的财政政策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